当前,供应链对中国的影响正在从企业微观层面提升到国家宏观层面,成为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积极助推力量、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都对标自由贸易港,正在打造“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供应链枢纽城市,未来我区将如何构建联通“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枢纽节点,打造具有“一带一路”资源配置能力的供应链管理枢纽核心区,记者采访了港管委主任郑泉峰。
郑泉峰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成都逐渐由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传统内陆城市,‘掉过头来’成为国家联接泛欧泛亚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口岸城市,我区也成为了内陆亚欧门户,拥有自贸区和物流枢纽双重叠加优势。下一步,我区将深度挖掘改革潜力,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便利高效、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对标一流通关环境,构建通关便捷、智能高效的监管服务体系,推进新型贸易集聚;突出特色金融创新,构建多元融资、资金融通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开放型产业;突出差异化试验,构建一单到底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探索国际物流与贸易新规则,尽快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构建企业投资发展“软环境”。依托铁路港,搭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公共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产学研等公共平台,聚集现代物流、商贸、制造、供应链企业1000余家,推动企业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供应链创新,打造具有“一带一路”资源配置能力的供应链枢纽核心区。
对于如何促进供应链企业集聚,郑泉峰表示:首先,将培育重点行业供应链,以平行车、肉类、粮食、木材等新型贸易发展为重点,引进和培育核心企业,整合前端采购、仓配服务、后端渠道分销等全程网络,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形成集采购、进口、仓储、分拨、加工、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对上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的相关扶持政策,结合我区产业扶持政策,对供应链企业和供应链创新应用给予扶持,支持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向供应链拓展,为本地产品大规模“走出去”和国外产品高质量“引进来”提供保障。
大咖分享
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
建设自由贸易港 需注意四个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需要跨过哪些门槛?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构建价值链高地,以贸易带动产业,把巨大贸易量带来的巨大附加值留下,其核心在于将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作为主攻方向。 第二,要积极探索自贸港软件建设,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在贸易方面要采取无关税壁垒,简便贸易通关手续等。在投资方面,也要进行放松管控。第三,要发展自贸港金融,包括人民币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外汇管理、金融监管等功能。 第四,是采用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
一列火车,引领驶向
“枢纽经济”的快车道
发展枢纽经济是新时代的战略要求,而交通物流方面——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新动能。枢纽经济正是依托交通条件和产业环境,集聚具有流的特征的经济要素发展的全新的规模经济,即通过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服务体系、产业创新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区域性要素沿着交通通道、交通枢纽通过物流供应链组织进行聚集,带动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化发展,并以网络化服务为手段进行经济规模扩张,使依托城市在较短时期内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
青白江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具备发展枢纽经济的基本条件。 从零到千列,一列长长的火车,带着青白江这个成都东北的一座老工业重镇驶进了枢纽经济城市的快车道。
宝湾物流成都分公司副总经理董虹雨:
以供应链管理思维
抢抓自贸区机遇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与提升速度,供应链管理不等于采购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供应链环节涉及到企业众多部门,这要求各企业、各部门要有供应链管理思维,企业要将供应链管理上升到经营高度,各部门要将供应链管理与年度经营计划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走出“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发展陷阱,提升企业的经营竞争力。
随着蓉欧快铁的加密开行,成都的市场影响力正延伸覆盖至全球范围。青白江也迎来了发展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的重大机遇。自贸试验区是全球供应链的要素集成平台,自贸试验区在通道、口岸、枢纽和物流、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其实质是推进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的改革创新。受惠于更多自由化、便利化的开放政策,本地企业要抢抓机遇,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原料采购、全球化生产力布局、全球化产品营销,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记者 吴静 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