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公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工作作出部署,公证减证便民力度正在“加码”。今后,司法部将依法依规全面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证明,降低全社会守信成本。
司法部要求,要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扩大服务事项范围,提升公证服务社会满意度;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建立健全公证机构与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将公证事项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高公证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民生领域公证服务,引导公证机构、公证员积极受理、主动热情服务,重点办好遗嘱、小额继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证业务。
司法部提出,要学习借鉴上海实行告知承诺制的经验做法,在不涉及重大财产处分的有关公证事项中,推行公证当事人承诺制,告知当事人虚假陈述、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证书的责任后果,由当事人对所陈述事实、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承诺,以减轻群众证明负担,降低全社会守信成本。在便民利民的同时,要推动将公证事项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将以虚假材料骗取公证书的企业和个人列入失信名单,对失信行为人予以失信联合惩戒,大幅度增加失信成本。
据了解,目前,司法部已和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工作对接,下一步将在全国统一推行使用新型身份识别技术验证当事人身份,尽快实现当事人身份信息数据与公安部门联网查询、实时更新,实现出生、婚姻状况、有无犯罪记录、学历学位等公证事项的证明。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公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各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现。近年来,公众越来越多地知道公证、认可公证、信任公证、运用公证。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公证机构2965家,公证员13218人,每年办理公证1450万件,公证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