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规划计划

关于成都市青白江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区发改局 发布者:区发改局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13日 浏览次数: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发展定位和“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港产城融合发展,锁定内陆国际铁路第一港目标,全面推进欧洲产业城、智慧产业城和凤凰新城建设,打造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临港服务业生态圈和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全区经济社会呈现运行平稳、稳中趋好的发展态势。我区连续九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连续六年跻身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先后获批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产业园。

  全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421.5亿元左右,增长8.9%;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0.2亿元,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亿元,增长1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亿元,增长12.1%;

  ——进出口总额80亿元,增长196%;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完成市下达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78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85元,增长8.8%;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58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经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体持续向好

  1. 发展效益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为3.6:71:25.4,第三产业占比较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结构调整成效逐渐显现。实体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218.7%。财政收支总体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2.1%。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8.8%。

  2. 三大需求稳中有升。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0.2亿元,同比增长12%。投资结构优化,完成工业投资167.4亿元、服务业投资181.5亿元。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亿元,同比增长14%。外贸进出口显著回升,实现进出口总额80亿元,同比增长196%。

  (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1. 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有效推进。优化调整新一轮工业空间布局。修编《青白江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启动编制《欧洲产业城产业规划》。设立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园,瞄准先进材料、智能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形成《加快推进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促进华鼎国联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枭龙焊管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盘活闲置厂房25万平方米、清理低效项目24个、清理闲置土地2707亩,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缓解建设用地难题。围绕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的打造,实施多元化招商、以企招商和产业链招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74.3亿元,同比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区规上产值比重17%,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智能制造产业(含商用车产业)实现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35.6%,产值占比16.8%,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传统产业优化调整。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实现产值445.9亿元,同比增长17%,产值占比66.1%,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 服务业提升稳步推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4%。瞄准国际化方向,力促传统商贸业升级。依托国际铁路港和自贸区建设,加快发展大宗贸易、跨境电商,服务水平和国际贸易能级大幅提升。平行进口车交易展示中心建成投运,全年进口整车465台。完成跨境电子商务查验设施建设,聚集跨境电商企业32家。新引进深国际等7个物流供应链项目,促进民生电商等5个物流项目开工建设,中铁快运特货等4个物流项目竣工投产。

  旅游业稳步发展。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34%。推进城厢古城保护开发、“天府福海”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签约落户北影特色小镇、九龙生态园等项目。成功举办樱花旅游文化节等“赏花季”节会,实现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同比增长35%。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房地产项目招大引强,一批品牌房企相继入驻我区,提升区域品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调控房地产市场,全区商品住宅销售周期大幅缩短,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

  金融业稳步上升。截止2017年12月底,各项存款余额325.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6.95亿元,存贷比54.3%。首家地方法人型金融机构——融兴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融资渠道。

  3. 都市现代农业稳中向好。实现农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3.9%。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4万亩,提质扩面特色水果6000亩、特色菌蔬5000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7000亩。凤凰湖湿地公园、福洪客家杏花景区获评成都50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家、农业职业经理人80人,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19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启动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策划规划、招商引资等工作。

  (三)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1. 自贸区建设全面推进。对外发布自贸区权责清单,启动89项自贸区改革试验任务,组建港投集团创新路地合作机制、多式联运提单“一单制”2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并上报国务院,“一单制”改革获评2017年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案例。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13个国家级试点和28个省市级试点项目成功获批。自贸区政务大厅暨企业服务中心建成投运。组建港投集团,实现场站、班列、产业一体化运作。

  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蓉欧快铁国际端北向通道实现北至俄罗斯、南至土耳其、中至波兰的三线并行,涵盖14个欧洲主要节点城市;南向通道实现对越南、科威特等东盟和中东国家的全面覆盖;国内端开通至13个枢纽节点城市的“蓉欧+”班列,一条连接欧亚的“Y”字形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已经成型。全年开行国际班列1012列,运送货值46.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5%。蓉欧快铁成为全国开行数量最多、运行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口岸功能不断拓展。完成成都铁路口岸建设;粮食口岸开工建设。启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单一窗口”规划,推动货代企业应用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监管额和关税位居全省首位。

  2. 新经济发展统筹推进。设立成都市青白江区新经济工作局,制定《新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工作机制,加快新经济研究,明确我区新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向,大力发展和培育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加快形成以制度创新推动新经济加速发展的工作格局。

  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激发招商引资新活力。制定《关于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驻外招商分局,组建招商专业团队,构建“1+6+11+N”招商引资机制。在上海、深圳、天津等地举办项目推介会25场,实行重点项目专人负责、精准招商。苏宁云商、中外运普菲斯等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39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入驻。2017年实际到位内资21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1.6%、16.5%。

  4.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的意见》,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搭建青白江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区级领导项目分包责任制。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创新“专员制+一窗式”项目服务工作机制。中国智能骨干网青白江核心节点项目等80个优质重大项目纳入储备库;丰树物流等总投资达425亿元的75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储粮储备仓等总投资299.9亿元的42个项目加快建设;百利威电子商务园等总投资128亿元的45个项目竣工投产。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争取“两非”年度用地计划1204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线路迁改顺利推进,加快推进110KV城厢变电站、35KV龙王变电站、工业园区CNG站等项目建设,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能需求。

  5.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新建创业载体3000平米,创新创业载体达8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27万平方米。新增创业项目43个,累计入驻创业项目142个,其中众合乐创、盛世动力、鑫联科创3家企业成功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作成功通过验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性能纤维材料)知识产权集群项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获批国家绿色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新增中节能等各级创新平台5家。新增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企业6家、重点科技型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

  6.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扎实推进,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改革经验15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协调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并形成改革经验17条。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首家基金管理公司在自贸区注册成立,设立青白江蓉欧铁路港产业发展基金。首家自贸区专门保险服务机构获批筹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扎实推进,顺利完成10个市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7. 开放合作水平稳步提升。在俄罗斯、上海、台湾等地举办“川行丝路·蓉耀全球”等各类投资宣传活动15场。首届中欧班列(成都)国际合作论坛、一带一路·青白江区“蓉欧+”战略合作高峰论坛、熊猫走世界·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旅游推广等活动成功举办。四川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产业园成功落户我区。与波兰奥斯特鲁夫市达成友城合作意向;与罗兹国家级经开区、萨拉戈萨物流园区开展战略合作。与川南临港片区签订合作协议,与广西防城港市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与西昌市缔结友好城市。

  (四)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1. 实施规划编制大会战。紧扣市委“十字方针”和我区“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发展定位,按照构建“四级规划体系”的基本要求,启动《青白江区战略发展规划及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青白江区总体城市设计》等规划项目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2. 社区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组建区委社治委,构建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完善发展治理机制提升发展治理能力加快建设高品质国际化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实施意见》和《青白江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三年计划(2018—2020年)》。

  3.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青解路全线建成通车,智慧大道、桂红路、东平路、平长路改建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955.28公里,公路密度达2.52公里/平方公里。完成东风渠灌区北干渠整治工程,实施3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678亩。实施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工程建设。启动4个公交场站及40座智能化公交站台建设,优化两条、新开行三条公交线路,实现城区范围内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五)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1.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资源环境市情、区情,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宣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和培养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氛围。

  2. 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全面完成丽雅废气深度治理、台玻脱硫项目,淘汰燃煤锅炉86台。2017年,我区空气质量达标228天,同比增加30天,优良率62.5%,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均低于市级下达控制目标。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工作。我区拍摄的“河长制”微电影《我的家乡我的河》荣获水利部一等奖。开展“1+8”重拳治水行动,出境断面水质大幅改善。我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完成黑臭水体整治排查及桤木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启动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主城区和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2%以上。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工程计划,启动防治工作。

  3. 城乡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实施“四改六治理”等专项行动,改造棚户区1018户、城中村693户,整治老旧院落18个,推动2个城郊结合部连片整治。启动北部生态屏障规划编制、绣川河综合整治、“蓉欧之心”滨河绿道和新城公园建设,加快推动长流河中央湿地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青白江片区建设。打造“花重锦官城”示范项目2个,实施大弯北路景观提升等生态项目,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实施怡湖路提升改造等市政设施项目,完成道路“白加黑”3万余平方米,新建公厕8座。

  4. 环保督查持续强化。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各项工作任务。其中,我区的“模拟办件”制度得到了省环督办的肯定和推广;央督期间交办件为中心城区交办案件最少区县。

  (六)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1. 社会保障持续夯实。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958人,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3107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181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新建1所社区养老院、13个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保障1199户,纵深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租改售”试点。加快安置房建设,建成安置房114.9万平方米,新安置群众7580人。

  2.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探索“校企合作”“政校合作”等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工程职校被评为全国物联网特色专业学校。优化办学条件,改扩建中小学12所,新建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公益性幼儿园学位1740个。

  3.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启动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残疾人精准康复示范区、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血吸虫防治工作通过省卫计委验收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分别与华西附二院、成都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省级“优秀家庭医生团队”称号。

  4. 文化体育事业稳步推进。成功举(承)办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国际乒乓球公开赛、国际篮球赛、省马术公开赛等国际级国家级文化体育活动15场。与亚洲羽联建立了10年的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合作机制,与国际乒联建立了永久合作机制,与国家体育总局建立了国际马术论坛的合作框架。启动实施文化青白江“五个一”工程,加快“文化青白江”建设。

  5.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实现10个区级相对贫困村,194户农村相对贫困户帮扶脱贫。做好对口帮扶简阳市安乐乡、飞龙乡脱贫攻坚工作,援助建设7000余亩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对口援藏成效显著,32个产业、民生等帮扶项目全部竣工。

  2017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尚需加强,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还需进一步深化;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尚不明显,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数量不多,招大引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是,随着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区委“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的加快建设,将为我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抢抓机遇,增强信心,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区党代会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建设“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总体定位,深入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围绕“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产业能级、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社会治理,努力开创青白江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第一产业增长3.4%;第二产业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第三产业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同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完成进出口总额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27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

  按照区委确立的“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发展定位,全面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的发展战略,以“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为导向,着力构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布局。持续巩固铁路港枢纽地位,紧盯建设“国际领先、亚洲一流、国内第一”目标,着力打造通达全球、陆海联动、产业集聚的内陆商贸物流枢纽。在港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集会议会展、国别风情、文化创意和特色街区为一体的“蓉欧之心”,打造省级对外交往中心。按照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标准,以承接适铁适欧产业为重点,加快欧洲产业城建设,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加工贸易为主,着力打造“两头在外”产业聚集区。在川化、攀成钢片区实施更新改善、智慧转型,构建产城融合、高端型、花园式智慧产业新城,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依托北部凤凰湖良好的水系景观与生态本底,打造体现人性化、包容性、最宜人的国际品质生活城区。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体现亚欧风情、更富人文情怀的城厢天府文化古镇、蓉欧国际物流小镇、国际会议度假小镇,福洪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人和国际康养运动小镇,弥牟文化旅游小镇等六个特色小镇。2018年,我区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释放需求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1. 加强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科学制定项目推进计划,推行重大项目“承诺制”,对重点项目推进实施“挂图作战”。全力抓好首批总投资1373亿元的309个项目建设,力促苏宁云商、金言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等总投资917亿元的221个项目开工建设,益嘉粮食仓储物流、克明面业等总投资362亿元的29个项目加快建设,芝田高分子技改、珠江二期等总投资94亿元的59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瞄准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优质重大项目。促进在库项目加快转化实施,形成滚动储备、持续转化的良性循环。三是抓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统筹推进园区电力线路迁改,启动欧洲产业城220KV变电站、天然气输配站、自来水加压站等项目建设,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能需求。继续加大“两非”用地指标争取力度和“清闲”力度,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坚决回收低效闲置土地。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政策,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推进弹性年期出让、租赁、使用标准厂房等多种用地方式,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同口径)。

  2. 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兴消费。以商贸、文化、金融为重点,打造凤凰新城服务业生态圈,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增强人口吸附能力,拉动城市消费升级,改变消费结构和需求。打造区域商业中心,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鼓励企业创新电商服务,重点支持悦荟时代广场建设网上“悦品荟”和永辉生活线上购,引入2-3家社区电商企业。加强产品质量、企业信用、市场秩序监管,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3.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促进项目招引。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编制产业招商指导目录,深化多元化招商、以企招商工作机制,瞄准国际国内各产业或行业的龙头型、成长型企业精准招商。二是创新招商模式。强化驻外招商,充实驻北京、上海、深圳招商分局力量。强化专业招商,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一批优秀的专业招商人员组建专业招商队伍。三是提升服务质量,重商亲商。全力做优企业服务,做好企业权证办理、优惠政策落实、融资等服务事项;通过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企业沟通合作平台,促进园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为出口企业提供标准咨询“一站式”服务。全年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0个,其中重大产业化项目30个以上;实际到位内资2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转型发展新型工业,打造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一是调整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完成《欧洲产业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园发展规划和城市设计,制定《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园五年行动计划》。二是深化先进材料、智能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及10个细分领域产业生态圈研究,完成新型金属功能材料、新能源装置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重点行业生态圈建设方案。加快产业集群集聚,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集群高效”的新型工业体系。三是全力推进欧洲产业城建设,重点推动华鼎国联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一期项目、5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促进振石玻纤复合材料产业园、天马高端轴承研发生产基地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入驻。全力推动智慧产业城老工业企业调迁;促进积微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入驻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2.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临港服务业生态圈。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多功能仓储建设,建设高标准立体仓库、冷链仓库等仓储设施。推动保税物流,开展保税物流中心“入区退税”增值业务。加速整车物流发展,推动“成都造”整车及零部件通过向西铁路货运通道出口。开展平行车进口试点企业及试点平台认证管理工作,力争全年进口整车2500台以上。二是促进商贸服务业优化升级。完成《智慧产业城中央商务区产业生态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老工业片区项目拆迁、企业调迁等空间资源优化工作,加快引入高端酒店、国际学校、大型城市综合体等优质项目,重点布局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品质居住、国际会议等功能,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全面打造集质量检验检测、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设备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

  3. 大力发展开放农业,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任务,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完善“农贷通”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库。推广“农业共营制”和“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以土地综合整理为抓手,构建“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特色镇(街区)+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体系,做好川西林盘资源摸底调查,启动新型社区和川西林盘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开放农业,创建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积极申报建设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新增特色水果、特色菌蔬、稻渔综合种养1万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万亩,完成菜粮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重点打造“我的田园”“山地自行车休闲运动乐园”等生态农业项目,推进农业农村景观化、景区化。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6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3.4%。

  (三)着力深化改革,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组建行政审批局,完成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深化“四三”工作模式,推行产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建立“一站式、一窗式、专员制”高效服务机制。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二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多证合一、一照一码”“32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探索“证照分离”登记改革,创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模式。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770户。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积极探索跨登记机关管辖区自由迁移登记和个体工商户证照自主打印改革创新。三是抓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并完善《关于转变街道(乡镇)职能促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实施意见》,按照“5+X”模式综合设置街道(乡镇)办事机构,逐步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扁平高效的城乡管理组织架构。

  2. 全面深化创新试验改革。一是推进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攀钢成都钒钛新材料研究院、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科研院所建设,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二是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打造积微物联等“独角兽”企业,推进智创科技园建设,推广“科创通”青白江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需求与服务产品精准对接。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国家、省、市专利奖和专利实施项目,提升知识产权整体水平。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增长8.6%,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8.5件。

  (四)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提升口岸枢纽功能

  1. 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一是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深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多式联运一单制等改革试验,力争形成30项改革经验成果。力争全年企业注册数突破3500户,其中自贸区内新增1500户。推动安智贸等便利化措施,实现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信息共享共认。加强港区信息化建设,探索发展集跨境电商、贸易支付、报关报检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二是深入推进自贸区金融创新。探索国际陆路贸易规则,建立具有铁路港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争取设立跨境结算中心,供应链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班列运输货物的融资机制和平台,加快发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

  2. 加快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一是拓展口岸功能。加快大弯货站、集装箱中心站改扩建工程、公路货运集散中心等建设。加快粮食、水果等口岸建设和申报;建成“口岸综合实验室”;积极申报综保区。加快推动蓉欧之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搭建以铁路港为运营中心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四港合一”及海关、国检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二是加强互联互通。完善欧洲端三级网点布局,建立国外较完善的揽货及物流服务网络。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开行,国际班列开行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重载率明显提升,运营效益进一步提高。打通南向通道,将深圳盐田港作为南向通道第二出海口。

  3.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用好用活“蓉欧+”起点城市的名片,举办“蓉欧+”经贸会展活动。做靓第二届中欧班列(成都)国际合作论坛、第二届中国(四川)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博览会等一批已有的特色会展品牌。持续开展“蓉欧+投资促进”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及波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青白江投资推介活动。全力做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产业园建设,全年招引台资企业20家以上,重大项目5个以上。依托铁路口岸优势及产业基础,引进国内外各类交易主体,开展粮食、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引进来”和“走出去”总部集聚地。积极申办2018年“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赛,着力孵化国际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国际马术节等国际赛事。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2亿元。

  (五)着力推进全域北改,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1.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完成《青白江区战略发展规划及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编制工作,完成《青白江区总体城市设计》及国际铁路港、凤凰新城等重要区域城市设计。开展乡镇总体规划及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完善村庄规划。加快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青白江片区实施规划、交通整合提升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开展养老设施、医疗体系、城市排水、环卫设施等专业专项规划工作。

  2. 大力推进交通体系建设。一是建设便捷高效的开放交通。配合省市实施成绵高速第二复线、青金快速通道、货运大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山旅游公路青白江段等项目,强化与周边市县的高快速路网衔接。实施成南高速拓宽改造及新建E线项目,构建“1横4纵”的高速路网。实施五环快速、成金简快速、赵清淮路建设,加强成都“东进、北改、中优”区域间交通转换功能。二是建设全域融合的均衡交通。实施清泉大道改造、港城大道、呈祥大道建设等项目,提升货运通道效能。加快凤凰大道三段东段等道路建设,启动凤凰湖东西两侧“2横6纵”路网建设,强化新城发展交通保障。三是大力发展类型多样的绿色交通。加快促成“大铁公交化”运营,积极争取区域地铁规划线路纳入全市第五期建设规划报批计划。加快推进40座智能化公交站台和清泉、福洪等公交场站建设,构建多层次一体化公交体系。

  3.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以中心城区标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产业邻里中心和社区综合体。全面完善基本生活服务功能,并着力配建临港商贸综合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彰显国际化新城魅力的公共配套设施,构建生活循环体系,加快打造全域“10分钟公服圈”。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8大类18项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积极协调推进“三供一业”和老旧院落供配电设施改造。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2座,充电桩620个。

  (六)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巩固督察成果。持续提升环境监测和防污能力,继续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强化重点企业废气工程治理,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及道路扬尘整治,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34天。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工作,推进长流河流域综合整治,完成绣川河、羊叉河综合治理工程和饮用水源二级保护青白江段工程建设,启动毗河、清白江大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全力实施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全区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启动土壤污染防治,以农用地和工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严格实施污染地块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研究。加强生态保护与绿地管控,夯实“依山成环,串绿成网”的生态本底,构建“一山、两廊、三带”的生态安全格局,打造成都北部生态屏障。

  2. 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以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城市管理责任体系,形成全域城市管理格局。全面落实背街小巷治理,完成88条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实施全域增绿工程,加快推进蓉欧之心滨河绿道等绿道提升建设工程,优化城市广场及绿化节点景观。加快建设同心绿地等8个“小游园、微绿地”示范点建设,新增绿地24万平方米。健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突出社区治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营造共建共享治理环境。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启动2018年公厕新建改造项目,新建公厕8座,改造公厕9座。

  3. 持续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特色街区创建行动,启动“丝路文化”“亚欧风情”为主题的蓉欧风情酒吧等特色精品街区打造,持续推进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3个以上川西林盘聚落;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试点,深化“大联动·微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平安社区创建行动,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2个乡镇(街道)标准化综治中心,完成23个幸福美丽新村的“雪亮工程”建设,积极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深入推进法治青白江建设,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核心,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提升行政行为规范化水平。继续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结合“法律七进”“法治大讲堂”等活动,开展法治宣传。

  (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1. 大力推进就业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散乱污”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鼓励支持青年大学生、企业分流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围绕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4000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2. 加强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加强重点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租售补三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推行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探索多元化筹集租赁住房房源新模式。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片区、姚渡镇上下街片区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红阳怡城北居二期等6处安置房建设,完成4个老旧院落改造,实施大弯街道双元、黄金村片区等共计3768户城中村改造。

  3.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大弯中学初中部新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教育机构和优质教育资源来我区合作办学,启动1所国际学校建设,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化和国际化水平。培育区级名师100名,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推进,深入实施“十三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硬件能力提升工程。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引入高层次医院与我区公立医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引进建设特色专科医院、高水平三甲医院和国际医院。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不断提高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积极引入和培育中高端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城市养老服务市场结构。依托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载体,探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新模式。

  4. 切实抓好扶贫帮扶工作。启动高标准农村扶贫开发提升行动和城市相对贫困人口帮扶行动。实施对口帮扶持续巩固提升行动,助力简阳市安乐乡、飞龙乡与全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住房建设、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产业发展等26个对口帮扶项目,助推九龙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1. 2017年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

  计完成情况

  2. 2018年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

  期目标(草案)

  3. 2018年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

  期目标说明

  附件1

  2017年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值

增速(%)

计划目标

(增速%)

对比我区

计划目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21.5

8.9

7.5

超1.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15.1

3.9

3

超0.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299.4

7.5

6.9

超0.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9.3

8

超1.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107

14

11

超3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360.2

12

330

超30.2亿元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9.4

14

9

超5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总额(亿元)

80

-

4.5亿美元

超额完成

五、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2

16.5

1.881

超0.119亿美元

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2.8

12.1

7.5

超4.6个百分点

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预计完成

市下达目标

-

完成

市下达目标

预计完成目标(以市级部门最终认定情况为准)

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化学需氧量(COD)(吨)

预计完成

市下达目标

-

氨氮(NH3-N)(吨)

总磷(TP)(吨)

二氧化硫(SO2)(吨)

氮氧化物(NOX)(吨)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7078

8.1

7.5

超0.6个百分点

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085

8.8

8.5

超0.3个百分点

十一、城镇登记失业率(%)

<4

<4

完成目标

新增就业人数

5958

4200

超1758人

  

  

  附件2

  2018年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要指标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单位

计划目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

%

8

第一产业增加值

%

3.4

第二产业增加值

%

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8

第三产业增加值

%

12

二、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70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2

四、进出口总额

亿元

82

五、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2.3

六、实际到位内资

亿元

270

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2

八、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按市上分解下达目标执行

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十、主要污染物

排放降低率

化学需氧量(COD)

%

氨氮(NH3-N)

%

总磷(TP)

%

二氧化硫(SO2)

%

氮氧化物(NOX)

%

十一、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总量增速

%

8.6

十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

8.5

十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

十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5

十五、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000以上

  

  

  附件3

  2018年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要指标预期目标说明

  一、经济发展指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计划目标按8%进行安排。主要考虑是:2018年,我区面临着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加快发展的独特机遇,以及欧洲产业城、智慧产业城和凤凰新城的全面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我区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全面转型升级发展的初期阶段,初步判断我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走势。从地区生产总值构成看,我区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最小且发展平稳;二产业中的工业起主体支撑作用,但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占全区规上产值比重较低,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传统产业占全区规上产值比重依然较大,制约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受自贸区、铁路港加快建设的带动,近两年保持了较快发展,但占GDP比重依然较低,未来短期内仍不能成为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较快增长的主要支撑。因此,兼顾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导向性和可行性,提出上述目标安排。

  1. 第一产业增加值。计划目标3.4%安排。主要考虑是:第一,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助农、扶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利于农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第二,从产业发展有利因素来看。我区种植业占有很大比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粮经单产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三产业互动融合,生态观光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增长。第三,从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来看。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农业的制约依然存在,农产品销售市场价格、用地规划调整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2. 第二产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计划目标按7%安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目标按8%安排。主要考虑是:第一,从工业发展有利因素来看。国家、省、市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有助于我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借助国家对老工业区扶持政策,我区工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坚持以全市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欧洲产业城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集群高效”的新型工业体系。第二,从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来看。我区将加快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快启动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动力电池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突出发展新型能源材料、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及制品,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3D打印材料(增材制造),优化发展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及下游产业;积极培育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积极发展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置装备、新型商用车、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家居等产业,积极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业梯度转移。这些都有利于我区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我区新兴产业近年来才初具雏形,生态圈的打造也还需一定时日,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发展质量和规模效益仍有待提升。

  3. 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目标按12%安排。第一,从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近年来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现代物流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二,从国际铁路港建设带来发展契机看。随着“蓉欧+”战略的加快推进,未来我区港区基础设施及口岸功能将进一步完善,以“蓉欧快铁”为主通道的“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国际班列体系逐步建立,以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和内联外通的交通路网体系逐渐完善,重点发展的保税物流、整车进口、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等进一步发展,同时,大力培育总部经济,进口(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我区并非成都市“限购”政策的实施区域,预计我区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考虑到对三产拉动大的盈利性服务业持续较快速增长可能放缓,因此增速安排略低于2017年的完成数。

  (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按370亿元安排(同口径)。主要考虑是:一方面,从目前梳理的项目存量及2018年拟新增实施项目情况来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和续建项目计划投资共计360亿元,缺口部分依靠2018年新增招商引资项目支撑,此为制定目标的存量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区智慧产业城、凤凰新城,特别是欧洲产业城建设的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以及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铁路港片区)建设契机,以及国家对民生项目、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都将给我区项目引进和投资扩大提供更多的机会。华鼎国联动力电池产业化基地、丰树物流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将开工建设,攀钢积微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我区仍具有保持一定投资规模的基础。但从目前梳理的项目看,在年度投资基数逐年提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压力大。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目标按12%安排。主要考虑是:第一,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相继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同时,随着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能力将持续增强;第二,随着我区纳入成都中心城区,我区传统商贸、餐饮业将迎来提档升级的机遇,同时随着各类消费活动和旅游节会的成功举办,新的消费热点将不断形成;但是,由于我区商贸服务业水平不高,高端的住宿、餐饮、会展太少,缺乏大型购物场所,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不强,消费外流严重。另外,网络购物日渐全民化、移动化,对传统消费的替代逐步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居民消费渠道。此外,生产资料批发、总部在区外的连锁商业企业销售仍无法纳入本区统计口径,将对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造成一定影响。

  (四)进出口总额、实际到位内资和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计划目标按82亿元安排,实际到位内资计划目标按270亿元安排,实际利用外资计划目标按2.3亿美元安排。主要考虑是:第一、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世界经济依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企业将持续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增速继续放缓,人民币汇率波动、劳动力成本攀升、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等问题突出使企业运营成本持续增加。第二,我区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显现。随着我区国际铁路港的国际贸易功能的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整车、肉类进口业务的拓展,将进一步刺激我区进出口贸易正增长。第三,自贸区获批为青白江区引入内外资提供更多契机,作为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自贸区内投资及贸易将更加便利,势必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签约落户。同时,随着我区智慧产业城、凤凰新城,特别是欧洲产业城建设的全面启动,以及六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我区的招商吸引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项目落户我区,为全面完成全年实际到位内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质量效益指标

  (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目标按12%安排。主要考虑是:第一、国家、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利于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财税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抓经济、园区抓财税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为明年全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第二,随着自贸区红利的持续释放,我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欧洲产业城、智慧产业城、凤凰新城加快建设,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可以支撑我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是,预计2018年市场环境不会比2017年出现明显好转,部分企业效益不会得到明显提高,加之部分财税政策的调整,地方税收增长压力较大。

  (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随着高污染企业整治、清洁能源推广、黄标车淘汰,“三治一增”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完成相关节能减排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随着我区转型升级工作深入推进,将更有利于我区节能减排工作。但我区作为老工业区,仍有部分企业生产方式亟待转型,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依然繁重。综合考虑,建议2018年我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指标按市上给我区下达的目标安排。

  三、创新发展指标

  (七)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为体现创新发展理念,结合我区实际,在2018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增长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两项指标。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增长计划目标按8.6%安排,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计划目标按8.5件安排。主要考虑的是:一是2017年我区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3.5亿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为7件,此为制定目标的基础。二是我区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要实现突破发展,就需加大企业竞争力,企业的R&D投入水平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科技人才的不断引进、创新创业载体的投入使用以及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企业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我区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随之提高。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助力我区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三是我区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力度,不断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为专利发明和申请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预计我区专利申请将朝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态势发展。

  四、民生指标

  (八)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目标按8%安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目标按8.5%安排。主要考虑是:第一,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为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但同时,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大中型企业效益下滑影响了职工收入的进一步增长;第二,随着我区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各项工作的逐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提高;第三,伴随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全区支持毗河以南发展的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效果明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不断完善,农民转移性收入将加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将不断缩小。农村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正在变革发展,各项农业农村改革试点试验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广,劳动力转移和劳务收入稳中有升。同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不断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二三产业发展也将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我区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计划目标按控制在4%以内安排,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计划目标按5000人安排。主要考虑是:2018年,我区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将持续深入推进,在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生产线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任务仍然较重。但是,随着省、市做好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工作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创新创业高地建设的稳步推进,也为我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需说明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主要是导向性的,是政府向社会传递的宏观调控意图,既要兼顾需要和可能,又要适当留有余地。同时,预期目标是动态的,随着经济运行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变化,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

关闭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