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其他 > 工作报告

区水务局局长许建勋履职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2日   浏览次数:

  2016年6月,我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区水务局局长。任职以来,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发展定位和“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按照“135+N”水务工作思路,以实现“水安利民、水活业兴、水灵城美”为奋斗目标,以“服务民生民利、服务发展大局、服务生态建设”为工作理念,以涉水重大项目为载体,举全局之力“重拳治水”,深入推进“河长制”管理工作。坚持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三水共治”,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2016年以来,向上争取资金5917.93万元,实施“三水共治”项目32个,总投资6.5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3亿元,全力推动水务事业科学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利文明单位、都江堰灌区用水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城市节水工作先进单位、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及农田水利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28项荣誉称号,全区水务事业发展呈现质量好、建设快的态势,为建设“内路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作出了水务新贡献。

  一、2016年以来工作情况

  (一)落实从严治党,推进党建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中央关于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一是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从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采取集中学、专题学、个人学等形式,把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等列入党员干部学习规定科目,共计召开专题学习讨论30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4次,支部集中学习30余次,开展实地党性教育4次。二是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从严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修订完善《成都市青白江区水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9项,加强对“制度执行年”工作的专项督查,扎牢权力制度的笼子。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开展廉政警示教育10余次,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三是以好干部为标准,从严选拔使用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共计选拔科级领导干部8人,轮岗交流干部2人。针对打不开局面、产生思想波动的领导干部,采取集体约谈、提醒谈话等形式,引导、鞭策领导干部高标准履行职责,共计约谈36人次。四是以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为要求,从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完成机关党委选举和支部换届选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合“走基层”活动,集中慰问困难群众100余户,组团帮扶花园村、五桂村新建文体设施10余套。同时做好简阳市对口帮扶工作,推进水利扶贫项目落实落地。不断畅通广大群众诉求和监督渠道,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着力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群众参与率。截至目前,共排查办理信访件364件,办理人大建议21件,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100%,达到件件抓落实,件件有回音。

  (二)坚持规划引领,推进水务长远发展。2016年以来编制完成《青白江区“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青白江区防涝规划》《青白江区防洪规划》《青白江区供水规划》等6项规划,完成《成都市青白江区水功能区划报告》,划分18个二级水功能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青白江区排水规划修编》2项规划编制,为我区“十三五”期间水务事业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依托全区现有供水格局,构建更加完善的城乡供水安全体系,规划实施“一厂、两线、一站”建设,形成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多水源供水格局,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价”。规划实施“优化一渠、新增一线”的工业供水格局,将现有专用工业供水渠供水能力进一步优化提升,新增建设专用供水管线,保障欧洲产业城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以毗河以南地区为重点,以“两干七支、三库千塘”为架构,巩固和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效益,大力实施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按照“三片、五镇、多点”的排水规划布局,构建主城区、乡镇、新型社区三级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基本形成城乡全覆盖、配套设施齐全的污水收集系统。到2020年,主城区、乡镇的污水处理率将分别达到96%、85%以上。按照“一区、两带、十河、多分区”的防洪排涝规划布局,着力抓好我区的防洪排涝规划,到2020年,青白江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30年一遇。

  (三)实施三水共治,推进水务科学发展。一是坚持抓好“生产用水”,推进水务绿色发展。2016年以来,在弥牟、龙王、福洪等乡镇实施13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682万元,整治渠道158.522公里、整治塘堰72口、新建蓄水池22口、新建提灌站12座、新建和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2。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完成东干渠整治,实施北干渠整治工程,解决毗河以南农业灌溉困难问题,为春灌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支撑。结合幸福美丽新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龙王村2组、车站村7组人工湖建设,新增蓄水量18.09万立方米,为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和经果林发展提供了用水支撑。二是坚持抓好“生活用水”,推进水务安全发展。积极推进老工业区供水管网8公里改造,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管网入户率,2016年以来新增自来水入户安装4352户,农村自来水入户安装率达95%。与周边广汉市、新都区、金堂县供水管网互通互供,完成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主题节水宣传,加强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全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8%以上。引导区内企业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我区城市节水工作多次荣获市“先进集体”并通过四川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技术评估。三是坚持抓好“生态用水”,推进水务共享发展。全面排查监测全区38条河渠、2个公园湖泊水体,启动5条11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控源截污、清河行动”两项行动,强化水环境日常管护,改善河流生态。实施中心城区污水病害管网整治工程,并在全市率先采用地下机器人,对病害管网进行地面可视检测。同时创新模式,将全区范围内市政排水管网605.3公里进行委托管护,确保全区排水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完成福洪镇桤木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启动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福洪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前期工作,我区主城区和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1%以上。

  (四)大力重拳治水,推进河(湖)长制管理工作落实。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挂图作战、分级落实,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改革创新、强化工作重点着手,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一是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两级党政、三级管理”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在全区设立374名河长,将毗河、清白江等12条主要河道纳入“河长制”管理。同时建立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巡查督办、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落实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二是强化改革创新。在全市首个编制完成《河长制工作手册》,并率先建立“河道警长制”及河长制管理村规民约试点村建设,建立涵盖114个河(湖库)的河湖分级名录,确定40个乡镇跨界断面水质监测采样点位,出台监督考核机制,将“河长制”工作专项基本金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利用考核结果倒逼责任落实。三是狠抓工作重点。编制完成10个流域“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完成全区河长公示牌设立。为确保2020年我区国家、省、市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2018年和2019年拟实施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约23.46亿元。强化工程措施治理,实施110公里病害管网整治及污水管网建设、实施区智慧大道和清江南路改造等8个污水管网建设,建设污水管网25.23公里。实施区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六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区第三污水处理厂、欧洲产业城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绣川河、羊叉河及园区内渠道等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及清白江弥牟段、毗河祥福段防洪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实施跃进堰、下马棚支渠等河渠迁改及景观绿化工程,为我区凤凰新城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大力开展洗车场、“散乱污”企业等整治行动,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发力。目前我区已对15家(沿河8家)洗砂场全部进行了关闭,完成了禁养区养殖场5家、屠宰场3家的整治工作,对129家“散乱污”企业、22家搅摔站完成了综合整治工作。48家洗车场已完成整治39家、31家餐饮店已完成整治16家、20家农贸市场已完成整治16家、78家农家乐已完成整治66家,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非工程措施治理任务。强化联动执法能力,与新都区、彭州市、金堂县、龙泉驿区共同签署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的合作协议,建立管理协调机制。2017年我区“河长制”管理工作在市河长制及重拳治水年度考核中名列中心城区第一名,拍摄的河长制微电影《我的家乡我的河》,荣获水利部一等奖第一名。

  (五)保障水务安全,推进防汛减灾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一是构建智慧减灾体系。在全省首个建成排水智能化管理平台,采用排水模型软件,实时采集管网在线监测数据,为防涝设施改造和建设提供科学专业的分析依据。建立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通过互联网对水情雨情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预测预警,提高全面准确的预报预警及指挥调度技术手段。二是实施防汛减灾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毗河2013年“7.9”洪灾水毁堤防永久性修复工程,修复毗河河道水毁护堤4859米。完成羊叉河建工三期段整治工程,新建临时河道及护坡600米。启动涪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绣川河综合治理工程、羊叉河整治工程及2018年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防汛减灾能力。三是注重防汛科学防控。强化防汛物资储备,严格对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做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分布合理、调运便捷、储备安全,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加强防汛队伍组建,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基本形成专业抢险队伍与群防队伍相结合的防汛抢险组织体系。完善防汛应急机制,认真抓好防汛预案的完善和落实,强化防汛工作科学防控。

  (六)深化创新改革,激发水务发展活力。围绕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思路,强化依法治水,深化水利改革。一是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田水利长效管理机制,完善长效管理确权颁证机制,进一步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执法监察,遏制涉水违规违纪行为,2016年至2017年,共计征收水土保持费556.74万元,水资源费507.5万元,污水处理费71788.5万元。自“费改税”以来,协助征收水资源税232.07万元。两年来,办理水事违法案110起,罚没金额达49.85万元,我局水政执法工作多次作为全市先进典型受到表扬。三是积极探索河道管护实施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效解决政府统包统揽、作业服务效益低等问题。四是推动机构改革,将我局5个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调整,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职能优势,优化人员配置。

  二、存在的问题

  2016年6月任水务局长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下,虽然我区水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依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明显,已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资金不足,管护机制不够完善。二是水生态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生态系统工程,目前财政已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但投融资渠道薄弱,社会资金参与河流环境治理和保护较少。同时部分群众长期形成的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不良习惯仍然存在,主动参与到河道环境整治意识不强,导致“河长”工作压力大,河道环境整治难度大、易反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防汛减灾工作宣传工作还不够,特别对偏远山区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防汛减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力度不足。且青白江老城区防涝设施落后,大部分是70年代的排水管网,排涝能力不足。江河防汛压力较大,特别毗河承担了都市区的分洪任务,属省管河道,堤防长度占河堤长度不到30%,大部分为自然河堤,抗洪能力薄弱。四是我局干部平均年龄偏大,水利中高级工程师、供排水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影响了水务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河长制办公室属于常设机构,需常态化管理,在人员配备上还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省委确定的“项目建设年”,也是市委、区委确定的“全面落实年”。我将带领区水务局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及全委会精神,紧扣“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立足重拳治水,统筹抓好“三水共治”工作,认真抓好“四项重点任务”,务实开展“三项特色创新工作”,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实项目理念。以“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做好争先创优工作,为我区“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做好水务工作保障。

  (一)深学践行,进一步抓好管党治党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要求和安排部署,组织全局的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常态化制度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学习党章党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好区委巡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逐条逐项完成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强化源头防腐专项整治,结合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针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行政执法、资金拨付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从严要求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二)重拳治水,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管理工作。一是完善机制建设,较真逗硬考核。以主要河道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实施乡镇(街道)及园区管委会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加强环境监管,促进责任落实。二是以项目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按照“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方案推动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搅拌站、商贸市场等专项治理行动。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确保巡河(湖)到位。严格按照基层河(湖)长巡河(湖)制度要求督促开展巡河(湖),确保河(湖)长巡河(湖)工作落实到位。四是加强区域联动,严格执法监督。积极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区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河道警长作用,强化执法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三)服务民生,进一步加快水务工程项目建设。围绕我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坚持“中优”标准、重点推进“北改”、主动承接“东进”,全年重点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36项水务工程,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一是抓“生产用水”,促水务绿色发展。实施东支七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等14项水利工程建设,新建节水灌溉面积0.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46万亩,智能化改造0.34万亩,为我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二是抓“生活用水”,促水务安全发展。强化对上协调和区域合作,加快实施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隔离工程、自来水厂扩建工程2个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水与城市协调发展。开展城市节水行动,深化节约型公共机构、低碳社区、学校等示范单位创建,2018年底完成深化节约型公共机构,区级公共服务机构节水型单位增加到45个;创建省、市节水型学校增加到5个,区级节水型学校增加到10个。三是抓“生态用水”,促水务共享发展。实施排水管网病害整治、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项目、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黑臭水体(轻度)整治项目等20个生态用水项目建设,确保管网正常运行,全面提高污水处理率,推进水生态修复,强化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四)增添措施,进一步抓好防灾减灾工作。今年面临的防汛抗旱形势仍十分严峻。我们将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全面拉网,不留死角”原则,对区域内防汛抗旱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对区域内所有隐患,再次全面逐一排查。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逐项梳理,确保汛前整改到位,全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开展防汛减灾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对雨情、水情的全面监测河分析,提升预警预判能力;二是加快实施羊叉河、涪江河等河道堤防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清白江(弥牟镇段)及毗河(祥福镇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防汛减灾意识。四是提前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五是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对城镇(场镇)新建项目实施“先配套后建设”的审查机制,确保城镇排水畅通,避免内涝发生;六是继续加强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及时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培训、防汛抢险综合演练和山洪灾害避险演练,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一切准备。七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准备,确保生产、生活供水安全。八是严格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坚持汛期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九是及时报送灾情信息,严格信息报告确认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规范。

  (五)统筹兼顾,进一步抓好水务特色创新工作。一是实施乡镇(街道)及园区管委会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加强环境监管,压实各级河长管河护河责任。二是围绕我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启动“北水南引”“东干直引”工程建设。第一方案是通过“北水南引”工程,新建供水管线,将在毗河以北马棚堰下游城厢古城桥的水源引入毗河以南至欧洲产业城,第二方案是通过“东干直引”工程,将在东风总干渠建设输水管线,经东干渠及东支七渠系,将东风总干渠的水直引到欧洲产业城,从而全力保障欧洲产业城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之需。三是启动毗河、西江河等重要河流宜居水岸建设,新建亲水平台、娱乐健身场地、骑行道、驿站等基础设施,助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环境。

关闭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