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快报第179期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31日 浏览次数: | ||
宣传快报第179期 【工作动态】 ▲ 8月19日—20日,由中国乒乓球协会、四川省体育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体育局、青白江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春天印象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在我区文体中心成功举行。来自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乒乓球部副部长李谧、市体育局副局长何荣波、区政府副区长杨军等出席了开幕式。 ▲ 8月18日,池勇同志会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座谈交流我区古蜀文化产业发展等事项。 ▲ 8月22日,由区委宣传部主办的“2017年青白江区百姓故事会巡讲”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专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市(区)专场在福洪镇成功开讲。巡讲团成员为与会群众讲述了检察官现身说“法”的相声《方圆说法》、尊老爱幼崇尚家风家训的小品《家和万事兴》、迎接党的十九大故事《一带一路歌声飞》等精彩故事。 ▲ 8月16日,我区举办区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成都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军应邀作“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专题辅导。区委中心组成员及其他非区委中心组成员的区级领导出席会议,区级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统计局等单位干部职工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 8月16日,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凯一行到蓉欧创业大院、区文体中心、培训学校等点位调研我区新文艺组织发展工作。调研组现场听取了我区部分文创企业的工作汇报,并与区内新文艺组织代表进行了座谈,全方位了解我区新文艺组织发展现状。区领导王峻昆、刘勇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 近日,由区人社局自编自演的法治微电影《工伤保险与你风雨同舟》,代表四川参加全国“群众最喜爱的工伤保险优秀影视作品”评选,荣获第一名。 ▲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的大型青春励志电视剧《燃烧吧,梦想》在我区开拍,拍摄时间约10天,剧中呈现自贸区、主要街道、知名酒店和餐饮店等多个点位,将较好展示我区城市形象。 【经验交流】 *姚渡镇“三抓好”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一是抓好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组建镇村网络宣传员队伍,确保24小时专人值守,并在各村(社区)配置专员开展舆情引导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专题业务培训,针对发布原则、近期宣传热点、优质“双微”内容编辑技巧等方面开展培训,着力提升网络宣传员队伍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各村(社区)网络宣传员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基层网络宣传员突发舆情应对、引导、处置能力。二是抓好正面舆情有序引导。各基层网络宣传员坚持定期“充电”,熟悉“网言网语”,做到评论事实客观中立,引导工作精准有力,力争评论“接地气”,不说“官话”不打“官腔”。网评文《三问:盗版网文为何难以束之以规、绳之以法”》《度娘,我们还能相信你吗?》在舆情应对中,发挥了良好正面引导作用。三是抓好热点信息主动发布。抓住群众关注点,每日收集整理全镇重点工作、民生、各级党代会精神等信息,制作成“一图看懂”“几大要点”等内容浅显易懂、形式简单生动的信息进行及时推送,形成“官微民情”互动的良好格局。并在换届期间,利用“双微”发布换届动态信息,主动公布监督电话,引导群众参与到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来。 【基层调研】 探索建立“11135”社区工会服务新模式 ——区总工会创新基层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区总工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政所需、群众关注、群团所能”的原则,抓住西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契机,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和“三个下沉”(工作重心下沉、资源配置下沉、组织力量下沉),探索建立“11135”社区工会服务新模式,打通了服务企业职工最后“一公里”瓶颈,有效激活了基层活力。 一、主要做法 (一)建好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LOGO、有书报、有制度),在西林社区建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工作联办、党建带群建和企业管理服务联动机制,将群团工作统一交由党群服务中心承接,积极营造高效率的企业服务环境。 (二)打造一个职工文化驿站。设立职工夜校、职工书屋、多媒体影院、温馨沙龙等学习平台,举办职工维权知识讲座、“走近职工·话发展”志愿宣讲等活动,为周边企业职工提供“菜单式”服务,不断满足所辖企业职工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 (三)搭建一个职工就业服务平台。与区人社局、大同镇联合成立“创业通道服务岗和专家服务队”和企业综合服务窗口,为职工提供咨询、服务、代办、协调、维权“五位一体”一站式服务。通过收集掌握创业、就业信息和意向,让企业职工就近了解相关政策,享受便捷式服务。 (四)做新“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打造“社区+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实行“定单式”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一是立足社区,摸清职工需求。建立西林社区工会创业、就业帮扶中心,收集职工诉求,宣传工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补贴、帮扶政策等。二是依托学校,提供专业培训。依托区内成都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再创职业培训学校,打造职工职业实训基地,免费为职工提供精准化、专业化培训。三是建好企业“三室”,深化名师引领。在园区企业建成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8个,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发挥劳模、技师和创新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做细“五大服务”。问需于职工,针对园区企业职工生活、学习诸多不便,全方位构建“五大服务”体系。一是构建职工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根据职工需求,开设职工夜校、智慧讲坛和流动课堂,举办青春励志、职工维权、家庭教育及养生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二是巩固传统文化品牌。深化“职工书屋”建设和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劳动美”摄影比赛、篮球赛、道德讲堂和企业联谊会等活动,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三是举办职工技能大赛。结合岗位需求,举办叉车、汽车维修、焊工、茶艺、烹饪等二类技能大赛,为企业储备高技能人才等搭好台、服好务。四是做实就业创业工作。联合举办招聘会、企业推介会和创业分享会,完善工会创业援助小额贴息机制,促进辖区职工实现稳定就业。五是举办单身职工交友联谊会。为单身青年职工搭建交友平台,扩大交友范围,积极解决年轻职工交友难、婚恋难等问题。 二、取得成效 (一)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一是职工就业成效明显。在西林社区举办推介会2场,为600余名失业人员推荐岗位,100余人成功就业。二是职工权益进一步保障。维权中心聘请法律顾问,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累计接待职工维权等相关咨询服务300余人次,受理维权4起,结案率100%。三是职工个人问题得到关注。举办单身职工交友联谊会3次,吸引企业、机关事业单位200余名单身男女职工参加活动。 (二)提升了职工综合素能。一是素质技能培训受益面广。依托“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组织西林社区农民工200余人参加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组织所辖企业下岗失业人员120余名参加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二是创业就业带动效应明显。为辖区内6户创业代表发放贴息补助1.5万元,助推小额贷款45万元,带动就业160人。三是技能竞赛成效凸显。组织西林社区所辖企业积极参与全区技能大赛,辖区内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全区焊工二类大赛团体第一名,社区内企业参与率达85%以上,职工参与率达90%。 (三)构建了联系职工的“同心圆”。通过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企业建会、职工网上入(转)会等提供了便捷服务;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帮扶、文化惠民、单身职工相亲联谊等活动,让职工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对工会的满意度由2015年的71.5%上升到2016年的88.5%。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建阵地,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为解决区、乡、村三级工会脱节、服务断层的问题,不断探索完善“11135”社区工会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起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加强党工共建,拟通过召开社区工会服务现场推进会,推动全区各乡镇(街道)创新构建“11135”社区工会服务新模式,联合打造群团服务中心,力争形成一乡镇一站点一特色;创新建会形式,探索网上入会、手机APP入会等新途径;开展创建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示范点、“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星级工会组织评定等工作,不断扩大组织阵地建设。二是配齐配强基层工会专干。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和2个园区分别配备一名工会专职工作者,解决基层工会无人干事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工会专干管理,完善专干严格进入机制、考核评估机制、职级激励机制和流动退出机制。三是密切机关干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建立区总工会联系乡镇(街道)、园区工会等相关制度,明确班子成员分别联系2-3个基层工会联系点;按照“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要求,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和教育,坚决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积极在服务改革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中展现更大作为。 (二)搭平台,打造工会服务新品牌。利用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优势,建立健全服务企业职工长效机制,推动工会服务示范建设,打造具有青白江区特色的工会品牌。一是联合打造服务企业综合平台。与港管委联合建设“职工之家”,举办职工培训大讲堂和各类文体活动,把政策宣传、工会组建、职工维权、困难职工帮扶、职工培训等职能下沉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贴身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二是打造二圈层小微创业创新示范区。在盛华企业园内打造“职工创客空间”,探索构建“党政主导、群团引领、社区搭台、社会组织参与”的双创工作模式。以“职工创客空间”为服务平台,通过聘请专业运营团队、梳理并争取扶持政策、系统开展创业培训等举措,切实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三是创新职工建功立业载体和方式。认真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完善技能竞赛组织、评估、表彰机制,扩大竞赛覆盖面,提高职工参与率;探索在全市率先实施“三室一制”(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师带徒制)激励考评模式,挖掘“三室一制”文化内涵,激励更多的劳模、技师和职工创新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将工作室、师带徒的竞技水平、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等硬指标纳入激励考评体系,引导广大职工争做技术能手、工匠巧手和创新高手。 (三)强职能,创新参与社会治理。结合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和新兴行业、新型企业蓬勃发展的实际,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各个环节,着力多角度、多渠道回应并解决职工群体的新诉求。一是创新下岗培训服务机制,叫响青白江工匠品牌。围绕推动区内分流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立足企业及市场用工需求,对企业分流职工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重点培养专业化的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并以优秀职工为标杆,引领职工群众跟党走,为青白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二是创新工会维权服务机制,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扎实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完善创业就业援助和再就业培训机制,促进转型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建立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健全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职工、帮扶农民工等机制;在村(社区)群团服务中心联合设立劳动纠纷调解室,每周派住1名律师到现场办公1次,为所辖职工提供咨询、服务、协调、维权服务。三是创新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方式,提升工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丰富学习和培训内涵,通过职工夜校、微信培训、素质拓展等方式做实做深职工思想教育;注重弘扬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文化,开展金牌工人、能工巧匠等评选,组织劳模巡讲,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工会传统文化,积极挖掘青白江“蓉欧+”战略文化和城市文化内涵,探索开展以文化宣传片、研究论坛等形式为基础的系列活动,提升工会服务质量,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
||
|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