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筑牢实体经济支撑
区政协副主席 王健
党的十八大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摆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并在具体做法中提到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成都市委提出的“产业倍增”和青白江区委建设“新型工业领先区”发展目标,在青白江工业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领先区”进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至关重要。
一、基本情况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在西南地区打造的冶金化工工业基地,青白江有近50年的工业历史,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在以攀成钢、川化等企业为主的6.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基础上,新规划建设16平方公里工业新区之后,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在国际国内工业产业不景气(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大背景下,经济运行实现了持续增长。
工业区现有协议入驻项目225个(已投产151个,在建21个,未动工53个),在青白江区工商注册的企业52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3家。2013年1—6月,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85.9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5.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6.83%,增加值39.56亿元,同比增长12.9%);共引进协议项目1个,投资总额约3.06亿元;二次招商签约33家,总投资7980万元,合作厂房46637平方米,合作办公室790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5.37亿元。
二、发展分析
(一)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近年来,工业区产业在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初步发展形成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商用汽车及配套、精细化工等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展,具备较强的产业聚集效应。特别是商用车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增长较快。
1. 商用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重汽王牌为龙头,以重、中、轻、微卡为主导的商用车和城市专用车整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商用车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良好,有效带动了商用车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为打造西南地区最大商用车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利保障。预计2013年将达到5万辆的商用汽车整车制造能力。2013年1—6月,实现产值20.16亿元,同比增长32.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8亿元,同比增长28.11%。
2. 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天马、三洲等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风电、核电、水电等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风电轴承、风电发电电控设备、新型核电设备等。三洲精密管等重大在建项目正加紧建设中。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朝着以风电、核电、水电为主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方向发展。同时,在节能环保装备方面,以天保重装等重点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型节能环保项目,在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等方面不断突破深入。天保重装已成为西南地区做大的节能环保成套设备的生产基地。2013年1—6月高端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7.52亿元,同比增长40.6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5.76%。
3. 新材料产业。以台玻、巨石、丽雅纤维等企业为龙头,主导发展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碳纤维、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增强丝、阻燃纤维、竹纤维、染色纤维无甲醛离心玻璃棉等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2010年被评为“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3年1—6月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1.92亿元,同比增长35.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32.92%。
此外,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呈现。如玉龙公司实施项目技改转型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丽雅纤维公司启动10万吨差别化竹浆短纤项目技改,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达30亿元;攀成钢钒、川化也积极谋划多元化之路。传统产业基本上稳住了发展势头,实现了平稳发展。2013年1—6月实现产值106.32亿元,同比增长3.33%。
(二)不足,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尽管园区经济运行总体呈增长态势,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增幅不高、增长乏力等不利因素任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 部分老企业发展慢。老的工业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加之产品结构单一,很多企业处于产业的前端,没有及时延伸产业,产品不够精细化。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受阻。
2. 产业同质化程度高。同行业存在竞争,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关联低,配套能力弱。如机械加工类,出现供大于求,相互间竞争加剧,相互压价,形成恶性循环。
4. 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除商用车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外,冶金、化工等传统工业企业较多,占比达45%以上。
5. 大型龙头企业较少。如2012年,规上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仅3家(攀成钢、重汽、川化),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的企业52家,大企业数量较少。同时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大,一旦增长乏力,对整个经济运行影响极大。
6. 科技创新驱动不足。自主创新亟待加强,特别是老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主观上不重视自主创新,缺乏科技企业孵化园、孵化中心、科技企业研发培育机构等载体。总体上看,还未形成以科技进步作为支撑的产业发展趋势。
三、几点建议
(一)规划明确方向。进行产业规划修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分类别、多层次促进产业发展。一是传统产业。对老工业企业引领多元发展之路,如川化、攀成钢正在探索的物流加工产业发展方向;对高能耗企业采取技改,并限制发展重化工,鼓励做好精细、深加工;对园区低质低效企业,引导其根据市场变化,改造技术,推进优势产业整合重组。二是新型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优势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以台玻为龙头的节能玻璃深加工产业链;以巨石为龙头的新型玻纤建筑材料生产产业链;以三洲、天保、天马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以重汽王牌为龙头的汽车配件加工制造产业链;以玉龙、米高为龙头的精细化工、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全面促进商用车制造业集团化,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形成极具竞争力的5大产业链。
(二)夯实项目本底。项目是工业经济的基石,只有促进项目加快竣工、加快开工、加快落地,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由此,抓住项目“招、建、管”三个关键环节尤为重要。一是优招商。围绕商用车制造、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投入产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二是快建设。对项目分类实施个性化服务,保障优质项目加快建设;促发展前景不好的项目转型升级;促占用资源但未实际投入的项目整体退出;对签约未动工项目“再评审、再准入、再利用”,确保资源优先配置优质项目。四是重管理。深化“项目经理人”和“分片包干”责任制,真正实现“贴身”跟踪促建;完善“代办”服务,引导企业购买“三方服务”;签订项目建设协议,约定项目建设进场、竣工等建设时间节点和固定资产投入等经济指标,实施刚性约束促项目多投入、快建设。
(三)创新驱动发展。一是积极引导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着力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骨干企业,试点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二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集成攻关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重点创新优质无缝钢管、精密特殊钢管、新型建筑钢材、优质板材等产品技术,加快优质浮法玻璃、玻纤、木地板、离心玻璃棉和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产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三是积极推进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及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战略层面上有效结合,形成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健全产业基地(园区)配套,建立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等系列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四)优服务搭平台。一是创新服务机制。重点抓好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服务,分析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帮助企业提速增效、发展壮大。二是帮助开拓市场。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相关单位积极使用本区企业产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支持企业发展。三是协调解决问题。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建设项目和已批复项目,促进其抓紧开工、建设、试车生产。四是用好用活国家、省、市、区促进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激励企业加快发展。
当前,面临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成都北改等众多的大好机遇,得益于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工业经济扶持政策,特别是我区《关于加快实现新型工业领先区建设实现工业率先倍增的若干政策》出台,这一系列的利好因素为工业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筑牢实体经济支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到2016年,青白江工业区定能实现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西部领先的新型工业领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