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化全国劳模蒋岳安的一件旧事
口述蒋岳安 // 执笔李永松
“人老了,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好些事都记不住喽。”在蒋老家里见到他时,他冲我说的第一句话便如此说。
我随即笑着回道:“蒋老,没关系,今年是川化建厂55周年,为厂庆,川化工人报开设了一个《川化人讲述史》的栏目,您老能回忆起多少是多少。”
“那你们今天来是想了解些啥?”听我这么说,气氛轻松了许多,点点头,蒋老笑了笑,问道。
我笑着说道:“蒋老,我们想问一下您老,关于当初引进日本那套30万吨尿素大化肥装置,你主要负责的是那项工作呢?”
“哦,这事嗦?!”蒋老一听,快八十岁的他,精神顿时抖擞起来,思绪渐渐打开的他,说:“我当时是在总工程师尹学进的指示安排下工作。我负责参与了二化合同谈判和独立设计解决运输合成塔方案以及专用工具。同时也成功地设计了合成塔运输方案和专用工具,解决了这套装置运输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能解决这一大难题,这套装置休想运到川化。”
我一听顿感此线索重要,赶忙深挖下去,急切地问道:“就这一话题,蒋老,您老能不能多谈谈?”
“好!”他应道,与此同时他又呷了一口茶,这时的他早已思绪万千了,说:
那套代表七十年代初的国际化肥技术水平的大化肥装置的引进,对川化的化肥生产技术是一次质的飞跃;在谈判中,超大尺寸和超重的大件设备运输是关键,由于铁路运输线路受桥梁、涵洞影响,大件设备改走水路。最重的设备是氨合成塔,重360吨,从乐山码头上岸,陆运到夹江火车站,上400吨大平板车运到川化。但是仅塔体长度就有13.5米,而大平板车上两支撑间距15米,一头支撑另一头悬空,尹总指命我同志来设计运输方案和专用工具,嘱咐夹江到川化铁路线将实行军管,不能有丝毫闪失,一旦出现失误,360吨重设备会阻断成昆线。他明白,这是尹总对自己的信任;但他也更明白,这一设计方案任务之艰巨、风险之巨大,都是超出人的正常想象,因为一旦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而导致设备运不到川化施工现场其后果那将是不堪设想,更为可怕的是前面所有人所做的工作都成了“纸上谈兵”;经化工部和铁道部协调,铁道科学研究院提供了有关铁路运输在不同状态下的冲击力取值和行车参数。对于氨合成塔的运输方案、设计图纸和计算书,除尹总审查外,设计方案还与日方设计部负责人小织满先生会审,日方建议将安全系数从4提到5。与日方约定东洋工程公司确保相关尺寸不要再修改,为确保合成塔之间的配合尺寸无误,还与出国检修组保持联系,以防配合尺寸有变;正当氨合成塔经水路抵达乐山码头时,厂保卫科黄载民科长找我去询问,说:“有人反映你的设计有安全上的问题,万一出事,成昆线中断,影响三线建设,后果非常严重。”我将整个设计情况作了介绍,多次设计审查和尹总签发,安全性没有问题。面临此情况,为稳妥起见,我与大修指挥部大件运输组商议,到乐山码头和夹江实地了解,经三次乐山之行提出了氨合成塔铁路运输技术要求,包括装车前检查、装车步骤、运行限速,夹江站短途慢速试跑,运输途中加强检查,严防出现急刹车等。由于要参加天津自动包装机涉外会议,我未能随大件车同行。待返厂后,氨合成塔已运到二化现场,伍荡平处长对我说:“很平稳,途中扭都未扭一下。”我说:“要是扭一下,我这条命也就扭掉了。”……
——从历史岁月的思绪深处返回的他,对后来他的工作也作了总结,他如是感慨地讲道:“此后,正是有了这次设计经验,我对待每项技术工作更加仔细小心,以防可能的损失。”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成为川化的第二个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
但是今天川化的现状,濒临倒闭,下岗分流,我想,作为把自己的人生美好年华都奉献给了川化的一名第一代川化创业者,这是他不愿看到的。